儿童焦虑症的特点与防治
儿童焦虑症是指在孩童时期,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过于灵敏、多虑、缺少自信心,乃至平白无故的或为一些微乎其微的小事惊慌失措,忧虑惧怕,哭闹不止,过度烦躁。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的孩童,以学龄孩童为多,男女发生率无显着不同。
根据发生原因和症状特征主要分为三种类型:
(1)分离性焦虑:
多见于学龄前期儿童。当与亲人分离时产生不切实际的、反复担心亲人可能遭受意外,或害怕他们一去不复返,因而表现过分地烦躁或惊恐不安,持续要求呆在家里,不愿意离开亲人,不愿意上幼儿园或上学校。勉强送去,表现哭闹、挣扎,并有躯体不适,如头昏头痛、恶心呕吐、心慌气闷等。病程可持续数年。
(2)过度焦虑反应:
表现对未来过分担心、忧虑、不切实际的烦恼。如担心完不成学习任务,担心学习成绩差,怕黑暗、惧孤独,常常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影响情绪,表现惴惴不安、焦虑烦恼。本病多见于学龄期儿童,女孩较多,病前性格为胆小、多虑、缺乏自信心,对事物反应敏感,同时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的症状。
(3)社交性焦虑:
又称回避性障碍或社交敏感性障碍,每当与人接触,谈话时,会紧张、害怕、局促不安;幼儿当接触陌生人或到一个新的环境,就会出现持久而过分的紧张不安、烦躁焦虑的情绪,甚至采取回避行为。此类患儿恐惧上幼儿园、怕见老师和同学。若父母强行送去,由于焦虑心情,常常孤独一人站在墙角里,表现出社交和适应方面的困难。
儿童焦虑症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,所以需要积极的防治。
1.预防为主
建立正常的亲于关系,要使儿童在良好家庭环境中成长,给予足够的母爱,但不应溺爱,也不过分苛求孩子。逐渐培养儿童自制能力,培养坚强的意志,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,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,使情绪、情感健康的发展。
2.矫治原则
1.查明原因,解除心理刺激因素环境,给予适度的爱。改善教育方法或改善环境,给予适度的爱。
2.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或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疗法,疗效均较满意。
3.生物反馈疗法,即在一种仪器的调控下,完成效松训练,调节情绪的一种疗法。
4.对严重焦虑症的儿童可辅以抗焦虑药治疗,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,待症状消失后,逐渐减量,直至停药。